智能楼宇自控系统简介
包括对楼宇资源共享系统、智能灯光系统、智能中控系统、电动窗帘系统、安防门禁、报警系统、电动窗帘系统、安防门禁、报警系统的控制。
针对楼宇内各种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楼宇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空调新风机组、送排风机、集水坑与排水泵、电梯、变配电、照明等。在整个楼宇范围内,通过整套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内置最优化控制程序和预设时间程序,对所有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全面节能,用控制器的控制功能代替日常运行维护的工作,大大减少日常的工作量,减少由于维护人员的工作失误而造成的设备失控或设备损坏。
一般对于一幢现代化楼宇,如果选用一套先进的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并由专业的技术人员编制的优化软件进行控制,业主可以得到:
1) 由现场控制器全面自动控制所有机电设备,达到一些无法由手动实现的控制功能。
2) 在中央控制室内,在中央工作站上可以直接监视所有的机电设备,通过监视报警状态了解所有的机电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可以实现记录、打印报表等管理功能。
3) 减少日常运行维护的工作量,进而减少日常运行维护人员。
4) 通过最优化控制程序和预设时间程序控制对所有机电设备,实现全面节能,最优的节能效果可达45%。
1.2 智能楼宇管理系统重要的作用
目前,一幢高层建筑的能量消耗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制冷机组、 循环水泵、冷却塔和空调机组,如何使这些设备高效运行,是楼宇自 控系统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模式来满足大楼的 功能要求,就会为信息中心的物业管理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楼宇自控系统即将楼宇中所有的设备(包括空调、变配电、给排 水、电梯、照明等系统)进行监视并通过计算对以上设备进行最优控制。该控制系统与人工控制系统比较,具有显著的优点:
1.2、有效节省电能
以现代化商厦为例,其空调与照明系统的能耗很大,约占大厦总能耗的70%。在满足使用者对环境要求的前提下,智能大厦应通过其“智能”,尽可能利用自然光和大气冷量(或热量)来调节环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按事先在日历上确定的程序,区分“工作”与“非工作”时间,对室内环境实施不同标准的自动控制,下班后自动降低室内照度与温湿度控制标准,已成为智能大厦的基本功能。利用空调与控制等行业的最新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其经济性也是该类建筑得以迅速推广的重要原因。
BMS系统采用电脑程序对全楼设备进行管理,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用户的实际要求调整设备,使设备的运行处于最佳状态,大量减少不必要浪费,避免了设备在失控的情况下运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采用本系统综合节能可达15%~25%,其中变频多联供空调约25%~40%,智能照明约30%~40%,其他约10%-20%。

1.21、大量节省人力
在不采用BMS系统的建筑中,设备简单的操作、维护、保养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完成;而采用BMS系统,大量的工作均由电脑根据程序自动完成,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避免的复杂的人事关系的一系列问题。采用BMS系统可节约40%~60%的人力,从而大量的节省了人力开支。
1.22、延长设备寿命
设备在电脑的统一管理下,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及时报告设备的故障情况,并进行处理;按照设备的运行状况,打印维护、保养报告,避免超前或延后维护,相应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也等于节省了资金。
1.23、有效加强人员管理
在不采用BMS系统的建筑中,操作人员是否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及维护保养,有关领导很难掌握;但BMS系统由电脑对设备进行统一管理,计算机不会隐瞒欺骗任何人,有关领导可以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避免人员管理的任何问题。
1.24、保障设备与人生安全
BMS系统对设备的运行进行监测,可使值班人员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问题与意外;消灭故障于隐患中,排除意外于防范中,保障设备与人生安全。
1.25、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本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适时的调整设备,充分保证用户环境。如果全用人工调节,一方面检测手段滞后,二另一方面调节结果滞后,不可能充分满足用户需求。而BMS系统采用电脑管理设备,监测手段丰富灵活,反应时间快,可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再次,空调与冷热源是建筑物中能耗最大的一项,中央空调系统 占整个大楼的耗能 50%以上,而大楼装有楼宇自控系统以后,可节省 能耗 25%,节省人力约 50%。冷热源采用楼宇自控系统后,同常规控 制相比,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精度。从统计数据来看,一般来说,可以 节省 20%~30%左右的冷量,夏季温度比设定值每升 1℃约可节省 10% 的冷量。这些对于减少运行费用与节约能源均有重要意义。且出现故 障,能够及时知道何时何地出现何种故障,使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高新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建筑物的结构、 系统、服务及管理最优化组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建筑物提供一个 合理、高效、节能和舒适的工作环境。节能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建 筑电气设计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楼宇自控系统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而诞生的。
1.3 系统设计目标
1.3.1 实现目标
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控:
监控整个建筑物内的空调、照明、给排水、送排风、冷热源、变配电、电梯等系统设备的各项重要运行参数以及故障报警的数据,
① 空调系统监控内容
风机运行状态显示
送风温、湿度测量
滤网压关状态
l 启停控制
l 风机故障状态
l 手动/自动状态显示
l 水阀调节
② 给排水系统监控内容
l 水泵运行状态显示,故障报警,启停控制
l 水箱、集水井水位显示及报警
③ 变配电系统监测内容:
高压柜监控内容:
l 高压进线主回路运行状态、故障报警等;
l 进线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素等参数低压配电柜监控内容:
l 低压进线主回路运行状态、故障报警等
l 低压柜各主要供电的参数
变压器监控内容:
l 变压器运行工作状态、故障报警
l 变压器强制风冷机组各风机运行状态
④ 电梯系统监测内容
监视内容:电梯运行、故障状态、上、下行状态。
考虑到国内相关行业操作规程及安全责任等因素,不考虑针对电梯的控制内容。
⑤ 照明系统监控内容
l 监测照明系统的运行状态、报警状态,包括控制照明主机等;
l 通过图形化的界面,可以查询到照明系统的启动信息、故障信息等;
⑥ 送排风系统监控内容
送排风机的运行状态显示,故障报警,启停控制。
手自动状态显示。
开关状态显示。
⑦ 冷热源系统监控内容
冷、热水机组监控内容:
l 监控冷冻机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
l 监测冷冻水/热水供、回水温度。
l 监测冷却水/热水供、回水温度。
l 监测冷冻水供回水压力。
l 监测冷冻水水流状态。
l 监测冷却水水流状
1.3.2设计原则
BMS是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它不仅可对各弱电子系统进行分散式控制,集中统一管理和监控,而集成后的系统应是一个开放系统,使不同的子系统和产品间接口和协议达到“互操作性”,同时还能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说,BMS的设计必须实现以下目标:
1.3.2.1开放性
集成后的系统应是一个开放系统,系统集成的过程主要是解决不同系统和产品间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以使它们之间达到“互操作性”。它应当提供标准数据接口、网络接口、系统和应用软件接口。
系统开放性特征是:
可扩展性、灵活性好;
兼容性和应用软件可移植性强;
可维护性好、生命周期长。
1.3.2.2标准化和结构化
系统集成的总体结构必须是结构化和标准化的,既可使不同厂商的设备产品综合在一个系统中,并相互得到高度的信息共享,又可使系统能在日后得以方便的扩充,即满足通用性,又满足可替换性。
1.3.2.3模块化
系统要严格按照模块化结构方式开发,以满足通用性和可替换性。采用模块化设计,分布实施的战略。
1.3.2.4互连性
这种互连性体现在传输媒体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各种网络设备的配置;各种网络互连设备的配置;以及各类机电设备、话音/视频设备和各类控制设备等的配置。子网之间互连采用TCP/IP等标准化协议。
1.3.2.5可管理性
BMS系统是一个网络,随着网络规模扩大,网络管理十分重要。要对这样的一个网络进行管理,要求:
◇ 同时支持网络监视和控制两方面能力,能监视控制到网络主要设备;
◇ 尽可能大的管理范围和尽可能小的系统开销;
◇ 网络管理标准化。
1.3.2.6先进性
系统要采用与技术发展潮流相吻合的产品,建立一个可扩展的平台,保护前期工程和后继先进技术的衔接,使系统具有先进性。
1.3.2.7经济性
经济成本是系统集成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要求系统设计者从系统目标和用户需求出发,在功能完善的基础上达到造价相对合理经济的优化设计。
1.3.2.8高效率
系统效率高低,体现在系统性能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系统实时响应与控制能力;
◇ 通信的传输速率和带宽;
◇ 服务器响应数据库请求的能力;
◇ 网络的吞吐能力。
1.3.2.9可靠性
要采用各种措施建造一个高可用性系统。主要措施有冗余,可用性群集,共享数据群集等。简言之,BMS系统设计应引入最先进的技术,采用分层和模块化结构,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同时应考虑系统效率,减小CPU和网络负荷,加快响应速度,提高服务能力。为管理者提供高效、便利、安全的工作环境。
本智能照明系统的优势在于:
1、线路简单,安装方便,易于维护,节省线材消耗量,降低开发商的投资成本和维修管理费用,缩短安装工期,提高投资回报率。
2、可实现单点、双点、多点、区域、群组控制、场景设置、定时开关、亮度手动自动调节、实时监控、故障自检、遥控等多种照明控制任务,节约电能。
3、控制回路与负载分离,控制回路的工作电压为安全电压DC24V,即使开关面板意外漏电,也能确保人身安全。
4、当建筑物停电后,由于系统中每个输入输出元件里都预存系统状态和控制指令,因此在恢复供电时,系统会根据预先设定的状态重新恢复正常工作,提高能源管理水平。